河南豫劇學習應該掌握的音韻四聲
更新時間:2022-03-14 09:25:41
1、陰平。豫劇字的陰平同普通話比調要低,普通話是高平調,而河南話則是中高的調,尾音上揚,有點類似普通話中的陽平,只不過,豫劇是前平尾揚,而普通話是由中至高直接升上去的。需要說明的是,在韻白的時候,豫劇的陰平有時候為了旋律線的更好也處理成高平調。在唱腔中,既可以處理為“前平尾揚”的豫劇念法,也可以處理為高平調念法。在豫劇的方言話白中,則必須得是“前平尾揚”的豫劇念法。需要補充的是,豫劇中的陰平字和普通話的陰平字并不對等。因為古入聲字在河南話中基本還是遵循“清歸陰平,濁歸陽平”的原則,但是普通話基本是“入派三聲”了。如,“結”、“客”等字,豫劇中是陰平,而普通話中則分別是陽平和去聲。
2、陽平。豫劇的陽平類似普通話的去聲,都是高降調。
3、上聲。豫劇的上聲單念的話是高升調,介于普通話陽平和陰平之間,豫劇上聲字出唇的起始位置要比普通話的陽平高,但并不是高平調,所以還是高升調。
4、去聲。豫劇的去聲類似“入聲字”,不同的是,整個發音要比入聲字長,不似入聲字那樣發音短促。如果和普通話的去聲相比,豫劇的去聲要比普通話的低很多,屬于“低降調”,而普通話為“高降調”。 簡單說說上聲字的變調: 兩個上聲字相連,如果兩字的唱腔緊密,則前一個上聲字要變調為“降調”,后一個不變。如,“我好比路旁花”中的“好比”,“好”字變“降調”;如果兩字的唱腔比較舒展,關系不緊密,則兩字都可按照“上聲”本調來唱,不用變調。如,“止不住淚珠兒點點如麻”中的“點點”,“我好比路旁花風吹雨打”中的“雨打”。 三個上聲相連,哪兩個字的唱腔關系緊密,則這兩個字的前一字變為“降調”。如,“我好比路旁花風吹雨打”中的“我好比”,“好”同“比”關系要比“我”的關系緊密,所以“好”字變“降調”,“我”與“比”還是上聲。
以上只是靜止地來說字的四聲,如果是一個詞語、詞組或者句子,里面的變化會很多,但是升降的性質大致一樣,只不過是高與低的區別了。
上一篇:戲曲知識小課堂 淺談中國戲曲
下一篇:竹笛大師趙松庭談氣息控制:要達到三個要求
本站新聞部分從網絡搜集,如果文章內容或部分內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關權利,請來信或來電聯系管理員清除!